在刺绣机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面线收不紧或者莫名断线现象,检查其机械部分均好,但无法修理.这就要从挑线的原理分析. 只有当挑线杆的供线和收线长度完全满足形成线迹所需要的面线长度时,挑线机构的设计才是合理的.面线消耗量是其设计的理论基础. 我们假设一下:我们以主轴转角为横坐标,面线消耗量为纵坐标,并取主轴转角零度时针杆处于上极限.分析如下:从0度到下极限172度面线消耗量主要发生在机针孔上沿,接触绣料表面开始,到机针运动至下极限这段时间内.面线消耗8.8毫米.机针从下极限到形成最佳面线环,(大约在205度)面线消耗为0,梭尖勾取面线绕梭架转过半圈(大约在295度),面线消耗98毫米,梭尖从最低点到挑线杆开始收线时,面线消耗为0,接下去为快速收线阶段,最后是挑线杆从线管上拉出新线,为下一个线迹作准备. 可以看出,主轴在一周转中,线迹消耗的最大面线量为106.8毫米,而挑线杆所能提供的最大供线量122.54毫米,并且在主轴一周转中,挑线杆的供线量一定要大于面线的消耗量,绣花时就不会出现断线或者浮线的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挑线凸轮有型号之分,如最早的C型,演化为M1,M3,M8等等(新式的压脚单独驱动是另外一种概念).其实不同的挑线凸轮就是为了适应这个刺绣效果的改进.而国内仿冒田岛的凸轮有点邯郸学步,在装配挑线凸轮时还要和偏心凸轮配合好,如有时间差,就会使供线和收线不同步,产生一系列问题.田岛的挑线凸轮是为了适应自己开发的旋梭(佐文公司单独为田岛定制,带TAJIMA标记)而国内厂家往往采用国产旋梭或者是仿冒的进口旋梭,而挑线凸轮又采用田岛的新式凸轮,两相不般配,能有好的效果吗? |